【展讯】移师上海|“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即将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image.png

继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太原美术馆、大同云冈美术馆、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之后,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前言

        古代壁画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千年壁画,百年沧桑。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从建筑和洞窟中揭取了大量中国古代壁画,致使许多精美的壁画流散到海外。这些壁画是我国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目前所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等国都藏有中国古代壁画,他们对之陈列展示并加以研究、开发与利用。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上至今还未达成壁画归还的协议和公约,原物回归条件尚不具备,这些原本应该在中国的壁画,国人却难得一见。因此,在壁画原作观赏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这些壁画进行复制与临摹,制作古代壁画美术副本,就成为弥补缺憾的手段之一,也是保护和传播壁画的有效途径,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古代壁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心显著增强,在传统文化成为显学的背景下,以江苏理工学院王岩松老师领衔的传统壁画研究团队集多年积累的壁画临摹与复制成果,与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等专业团体合作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这是国内首次将流失海外的珍贵壁画通过再现复制的方式进行集中展览和传播。

       挖掘传统宝藏,创造生命文化。这里展出的壁画复制作品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千年壁画、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的部分作品,有鸿篇巨制,也有盈尺残片,这些壁画大部分是以原大尺寸制作的我国流失在海外的国宝精品,有流失到加拿大的山西晋南大型壁画和从新疆、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流失出去的石窟、墓葬及寺庙壁画残片作品。一直以来,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运用传统壁画技艺和现代新型材料及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制作手法,以与古代壁画相同介质作为基底,对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进行了再现性复制和临摹,使之从国外大墙上走下来“回归祖国”,让人们在国内就能欣赏、品味这些流失海外的壁画精品。这些壁画复制品以物质的形态呈现了非物质的内涵,体现出传统材料和技艺的当代表现功能,对传承和弘扬传统壁画艺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也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讲好“中国故事”,贯彻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精神,适应时代发展,服务现代社会的扎实践行,让古老壁画,特别是流失海外的壁画艺术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院长 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王颖生

2019年7月

image.png

主办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刘海粟美术馆

承办单位: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

协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  山西壁画艺术博物馆

项目主持人:王岩松  江苏理工学院传统壁画研究所所长 副教授 中国壁画学会理事

项目负责人:汤洪泉 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 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

学术主持: 王颖生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院长 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策展人: 张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报《美术研究》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联合策展人: 丁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

学术支持: 敦煌研究院 云冈石窟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 山西画院


部分展览作品

image.png

《朝元图》(西壁)原大复制规格:高3.17米长10.61米

材质:泥地 . 2018

原址:山西晋南地区某道观

现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作者:王岩松 白翔 管莉 陶文瑞 郭京泰

王闪 高路萱 吕陶思源

image.png

西壁局部之二

image.png

《朝元图》(东壁)规格:高3.10米长10.22米原大复制

材质:泥地 . 2018

原址:山西晋南地区某道观

现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作者:王岩松 白翔 管莉 陶文瑞 郭京泰

王闪 高路萱 吕陶思源

image.png

东壁局部之一

image.png

东壁局部之二

image.png

《本生故事》(残片)尺寸:28.0X33.0CM

材质:泥地 2015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

现藏于: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

作者:王岩松白翔方建非

image.png

《佛说法图》(残片)尺寸:67.0X53.0CM

材质:泥地 2017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小峡谷中央窟第186窟

现藏于: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

作者:王岩松白翔郭京泰

image.png

《僧侣礼拜图》年代:公元7世纪

153.0×147.5cm泥地2017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第198窟

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作者:王岩松、白翔、陶文瑞

image.png

《高髻侍女图》尺寸:119.3X59.6CM

材质:泥地 2017

原址:西安唐武惠妃墓壁画现已收缴回国

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作者:花文白翔吕长娟

image.png

菩萨头像(残片) 46×60cm

材质:纸本 2018

原址:敦煌莫高窟第320窟

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作者:周娜王岩松

image.png

持莲菩萨头像(残片) 60×60cm 泥地2017

原址:河南温县慈胜寺

现藏:美国佛里尔博物馆

作者:张佳


工法材料

image.png

1基材

image.png

2贴布

image.png

3和泥

image.png

4抹泥

image.png

5地仗

image.png

6颜料

image.png

7拷贝

image.png

8落墨

image.png

9刻画

image.png

10讨论


       此次项目的主持人王岩松先生,从事古代壁画修复、复制与研究30余年,致力于传统壁画艺术实践。展览中展示了其研制的泥地壁画工艺,结合了文物保护技术与绘画技艺,在保留传统壁画技艺基础的同时,又对制作工艺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在传统壁画艺术承传和弘扬的层面上,不失为一种全新的实践与探索。

image.png

       此次展览展示的流失海外壁画作品,大多以师生合作形式完成,通过这种师生合作,对有价值的传统壁画进行复制与再现,力求还原传统壁画的泥地壁画。王岩松先生主持的研究所与工作室,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发扬工匠精神,以师徒相授的传统培养方式,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的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地自然传授,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这是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亦是当下艺术教学精益求精的核心诉求之一。


温馨提示:

展览地点: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609号

地铁路线:地铁3、4号线-延安西路站

公交线路:57、71、127、776、925、936、946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后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观展建议:本馆暂无停车位,建议搭乘公共交通出行


微信ID:刘海粟美术馆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image.png


刘海粟美术馆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是公益性的。刘海粟美术馆对任何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刘海粟美术馆名义的行为,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