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油画藏品名考

徐镕、沈婷婷(刘海粟美术馆典藏部)

 

1995年,刘海粟所捐赠近300件油画作品到馆入库。由于海老旧居存置条件等历史原因,约有二分之一的作品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有的因受潮而霉变,因烟尘而留下油渍、污渍,有的画面出现龟裂,颜料变色,甚至剥落。近有三分之一的油画作品标题仅按照捐赠拍照留档时的模糊画面粗定名为风景、人物、静物等,此外相当一部分作品创作年代也不详。随着对藏品基础工作的深入研究和修复工作的持续展开,画面逐渐露出了“庐山真面目”,通过相关资料的比照与研究,不同作品共用一个标题的矛盾也渐渐凸现,同一件作品在不同资料中作不同创作年代的标识问题也有所暴露。于是,为藏品标上最合乎事实的标题,确定创作年代,辨明原创作品作者,成了藏品研究管理者的一个首要课题。

 

一、大量作品存在的同名现象

由于当时捐赠条件的限制、时间的仓促以及人员配备的缺乏,致使所捐赠的作品未能标上最合乎事实的作品标题,而仅以画作体裁的类别暂定为作品名,这样就出现以“风景”为作品名的油画作品高达70件,类似的还有以“人物”命名的作品10件,以“静物”命名的作品10件。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主要是依据刘海粟留下作品名称的照片、画册等资料,另外在经过修复后的油画作品正反面仔细寻找和辨析签名与创作日期签署以及墨书作品标题,然后再按照画面内容、画家的亲笔记录,核对照片、最早印刷的画册等文献,考证出较确切的作品标题。如藏品号556的《风景》,是刘海粟1919年作品,现命名《西泠斜阳》(插图1)。主要考证如下:(一)、《艺苑?刘海粟美术年谱》第72页记载,1919年曾作油画《西泠斜阳》。(二)、从《刘海粟年谱》第20页、第22页记载得知:是年刘海粟曾于1月中旬、4月下旬两次赴杭州写生教学。通过画面亭中人物所穿衣服及换季穿衣习惯可以推断出此画应作于春季。(三)、此外再从光线强弱和方向进行辨析,画面是自左至右正好具有一束强烈阳光通过建筑屋檐遮挡而贯穿整个画面的特点,这恰与作品有“斜阳”两字相吻合。(四)、画中的园林建造风格也符合当时杭州西泠地区的特征,故名。

再如藏品号575、578,原作品标题都是《教堂》,作品修复后,考虑到画面所表现的是同一欧洲教堂题材,这就完全可能会在之后的教育、学术研究、陈列展览交流时产生混淆,继而就暂标题为《欧洲教堂1》、《欧洲教堂2》。这两幅画中的建筑物都是明显的法式哥特式风格,但经辨析确认此建筑物并不是巴黎圣母院,而且在欧洲地区不少国家哥特式的建筑大多受法式哥特式建筑的影响,称“欧洲”,范围明显是过大。后根据《刘海粟年谱》第98页和《艺苑?刘海粟美术年谱》第76页记载,刘海粟曾在比利时作有多幅油画,其中一幅标题为《鲁汶教堂》,另一幅标题为《雨后鲁汶大寺》。问题又出现了。鲁汶是比利时的一个小城,欧洲教堂命名通常不以地名来命名,而一般以圣人的名字来命名。显然“鲁汶教堂”中的“鲁汶”是刘海粟当年写生后以作画地点来命名教堂名称而得的。通过进一步的资料查阅,发现鲁汶地区唯一的一座法式哥特式天主教堂叫圣彼得教堂(Saint Peter’s  Church)。拿圣彼得教堂的实图与作品进行比较,两者完全一致。这才正式确定藏品号575作品标题为《比利时鲁汶圣彼得教堂》(插图2),藏品号578作品标题为《雨后比利时鲁汶圣彼得教堂》。

类此同名现象的还有藏品号563《风景》,根据画背落墨有“黄墙”两字及查考《艺苑?刘海粟美术年谱》,其标题、年代均相合一致,即正名为《黄墙》。藏品号850《人体》,也是查考了《刘海粟年谱》、《世界名画家全集?伦勃朗》,及再根据修复后画面正面的刘海粟英文签名和画背保留的标签上所写的《临伦勃朗裴西芭的出浴》完全相符而确定作品标题的。另再如藏品号622《花卉》,在《海粟油画第二集?二度欧遊之作》中刊载图片及所附文字是:“花”,1934年作于瑞士圣扬乔尔夫。在该作品背面辨析的墨书也是“花”。及此,是件作品标题也就不言而喻了。然为区分作品类同名称,现则以《静物·花》标题了。

 

二、同一件作品出现的不同作品名

有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或者在展览出版时的笔误,造成了一些作品出现了好几种标题。基于此,藏品研究者在修复作品上的信息与文献信息综合考虑标题时,并不一味盲从修复作品上的原初信息,而是对已修复画面作全新的阅读与思考,因为有时在早期出版物上出现的作品标题更为确切些,而且可谓已约定俗成。为此,重新考订了部分油画藏品标题的。如藏品号568《月夜》,1929年作于巴黎。查《刘海粟年谱》第95页,此作品名为《夜月》。次查《艺苑?刘海粟美术年谱》第74页,其名又为《月夜》。后见《中国文艺复兴大师?海粟油画》、《刘海粟油画选集》两册中图版所附文字也是《月夜》。然于该作品背面所标识的标题却是《月色》。至此,同一作品在不同刊物上竟出现有三个不同作品标题。经综合考虑,遂仍以手上所持有的刊登在最早出版物《中国文艺复兴大师?海粟油画》的作品名称《月夜》较为妥宜。再如藏品号574《L夫人像》,也是一作多题作品,后根据《艺苑?刘海粟美术年谱》等文献所附该作品图文考究更名为《L夫人》(插图3)。

三、音译别称的取舍

由于民国的或先前的音译与现行规范音译的差异,在展览陈列、出版画册、教育研究等诸方面或多或少皆带来了不便。为此,更正作品标题前的案头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献资料的积累,为研究者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让我们有了修正原有作品标题的可靠依据。如藏品号577《欧洲风景》,画背有“翡冷翠”的墨书。考《刘海粟年谱》,见第97页的记载是:“在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参观研究文艺复兴时期之绘画、雕塑、建筑的主要作品。在佛罗伦萨作油画《翡冷翠》。”次在《艺苑?刘海粟美术年谱》第76页则写道:“六月,游意大利,历罗马、翡冷翠、威尼斯、米兰各埠。作油画《翡冷翠》并附其作图示和注解:翡冷翠(油画)1930年作。”这还可进一步从《世界名画集第二集?刘海粟》目次序第七并所附图录得到印征,这幅图是作于意大利翡冷翠,而翡冷翠按今译一般译为“佛罗伦萨”。不过由大诗人徐志摩翻译的“翡冷翠”,远远比“佛罗伦萨”这个译名来得更富有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气质。加之Firenze,在意大利语中意味花之都。因此,为了更好地体味刘海粟油画写生时所面对的艺术对象与意境而命题的作品标题,同时也为了尊重历史、反映并感受古城文化艺术气息, 故仍延用《翡冷翠》(插图4)作品标题为宜。

因音译有别的作品还有,如藏品号569《赛纳河》,在不同文献版本中的作品标题有: “塞”与“赛”和“纳”“茵”,两字就此各自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写法。经考证,最后确定该作品标题为《塞纳河之桥》。再如藏品号580《蒙马德寺》, “德”字,是民国时音译,而现在根据对地名音译的有关规定,应将“德”字改译成“特”字,即“蒙马特寺”。

 

四、依据原创作品墨迹来确定的作品标题

一件确切且最合乎客观主题事件的作品名称,她不但是作品的真实标题,而且从中更能准确透溢出作者创作时的意境和情趣,由此去体味作者的心迹路程。遗憾的是,在对藏品作进作一步深入研究时,我们发现,作品未经修复前,有相当一部分油画作品因上光油变质,画面泛黄,有些上光油与污物、颜料交相作用,使画面色调变暗,甚至发黑,普遍影响画面的色调和色彩的分辨率,问题严重的已看不清画面物象,致使画面上署款和墨迹变得愈加难以辨认。然而,在经过修复后的油画作品上,在光线的作用下画面色调基本恢复原貌,原来含混难辨的字迹也清晰可见。之后,依据原始墨迹信息,再去查考文献资料,经过仔细辨析考实后,再推敲而定。如藏品号614与藏品号635的作品同标题为《西湖丁家山麓》。藏品号614画面右下部分有紫色签署“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于西湖丁家山麓”,使大家对此画的原标题似乎已经没有疑义。但藏品号614的修复资料显示,原画修复前背面有墨书“虹”字,这就证明藏品号614的真实标题应为《虹》,而“西湖丁家山麓”只是该作品的创作地点。这就反过来证实藏品号635的标题《西湖丁家山麓》是真实确切的,藏品号614的作品标题适宜用《虹》(插图5)。

类此作品标题的还有,如藏品号630《西湖李庄》,从画背留有墨书“二十四年十一月十日于西湖李庄”及内框中撑的墨书“茅家埠之秋”文字内容来看,此作应是在西湖李庄聚焦茅家埠秋天的景色进行描绘的。考虑后,以《茅家埠之秋》确定该作品名称好像更为确切些。如藏品号633入库时作品标题为《威尼斯》。后经作品修复后,发现画背的墨书英文作“WESMINSTER AT THE SUNSET”,即《威士敏斯特落日》,于是作了更正。另再如藏品号596《山巅》,经查考《艺苑?刘海粟美术年谱》、《刘海粟年谱》及作品画背落墨字迹使该作品标题为《山居》而更具有可靠依据,故是名。

 

五、以“看图说话”方式来暂定作品标题

对于没有查到外证,也没有同时期、同对象作品可资标题参考的藏品,我们进行了“看图说话”式的暂定作品标题工作。我们从画面的艺术对象、主题特征性与意境着眼,结合客观描述与体味画家的主体感受,联系欣赏者需要的想象空间,试图较妥当地诠释刘海粟油画的创作意趣。根据不同的画面情况和结合标题可能有的欣赏效果,我们把暂定作品标题分为两类。一类标题倾向于体味性,如藏品号777的《山麓暮色》(插图6),藏品号808的《老树春深》和藏品号816的《晓色》等;而另一类则偏于描述性,如藏品号658的《鱼与蔬菜静物》,藏品号661的《青花罐与水果静物》和藏品号785的《打铁铺》等。

 

六、依据文献资料来确定的作品创作年代

通过旧版画册、文字、图版等相关文献资料与作品作一相互比对,有的藏品还在确定准确作品标题的同时,对该作品的创作时间提升了历史确定性。“藏品号819,品名《风景》,年代不详。此后又标题《林中霞光》” ,此段文字现记载于《刘海粟美术馆藏品总登记簿》中。然原创作品经修复后于画中辨得题款为:“海粟,1932年,Liu Hai Su”。由此可断,是作创作年代即为“1932年”。如藏品号843的《巴黎大学》,《刘海粟美术馆藏品总登记簿》记载:《巴黎大学》,年代不详。《艺苑?刘海粟美术年谱》、《刘海粟年谱》又载:1931年,在法国期间作油画多幅,《巴黎大学》亦添列其中。此外,《中国文艺复兴大师?海粟油画》一册,于海粟油画目次及图版所配文字云:“《巴黎大学》,刘海粟,1931年作于巴黎。”由此可见,将《巴黎大学》创作年代定为“1931年”应确证无疑。

确定作品创作年代的还有:如藏品号837《枯葵》,则根据作品修复后于背面依稀文字辨得“枯葵”二字。证实了该作品就是1930年作的《枯葵》。如藏品号850《人体》,考究《刘海粟年谱》得知:1929年刘海粟抵达法国。曾于卢佛尔博物馆临摹伦勃朗之《裴西芭的出浴》一作,故创作年代也即源此。

 

七、依据作品风格来确定原创作品作者

在刘海粟所创作的大量作品中,由于种种因素,有些作品未能及时署上名款也是常有的事。因此,一时误为他人所作也不乏其例。如,“品名:《风景》;作者:夏伊乔;时代:不详;画种:油画”,此藏品号861文档载于《刘海粟美术馆藏品总登记簿》。是作,修复前一直被误认是刘海粟夫人夏伊乔的作品。修复后发现,该油画是刘海粟本人的原创作品,而且是早期旅欧作品,其画上建筑具有明显的法式哥特式建筑风格。考《刘海粟年谱》,1929年至1931年,刘海粟曾“衔教育部命赴欧洲考察美术”,期间,作巴黎圣母院油画题材有多件,其中于1931年所作油画《圣母院夕照》(时为法国迦蒙氏藏)与藏品号861作品极为相似。之后,经过与《世界名画集第二集·刘海粟》中的《圣母院夕照》所附图文与巴黎圣母院实图比较后不难发现,原作画面所描绘的建筑风格与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图片资料几乎完全相合,且是同一视线的聚焦。再则,1939年底,刘海粟启程赴印尼举办《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期间,于翌年,方与夏伊乔熟识并正式接纳适于印尼美术学院学习绘画的华侨女学生夏伊乔为其入室弟子:学习绘画与书法。1944年初,刘海粟于上海与夏伊乔完婚。再说,至今也未发现夏此前曾赴巴黎的片言只语记载。由此可见,是作创作的年代要早于海粟与夏伊乔相识将近十年,从时间的跨度来分析,这是不可能成立的一个数式。源上所及,将所确定名《巴黎圣母院河畔》(插图7)的原作者为刘海粟应无疑不二的了,其年代确证为1930年所作也就合乎逻辑了。

 

回顾馆藏油画,开展修复工作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近7个年头。截至2007年6月统计,已修复完成刘海粟油画作品近有140件。为了珍藏、保护这些镇馆之宝,更好地发挥她们的艺术文化作用,这过程当然还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伴随这修复的过程,藏品研究管理者一方面将在修复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用更科学的保养法来维护藏品;一方面也将密切关注和利用修复中所得的第一手信息;同时更加努力地广泛搜集文献与理论等资料,以此来为进一步深入考证藏品品名、创作年代等找到切实可行的依据。我们有信心为完成这个基础研究工作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力求有效的时间与精力。尽管现在的考究过程比较仓促,可能还不够完善与确切,但其间所积累的思路、方法与经验,一定会让我们今后的工作做得更有条不紊,更严谨而到位,也一定能更好地服务于观赏者与艺术文化学者的。

 

文献参考资料

1、1932年,由傅雷编《世界名画集第二集?刘海粟》

2、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发行《中国文艺复兴大师?海粟油画》

3、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海粟油画第二集?二度欧遊之作》

4、1981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刘海粟油画选集》

5、1983年,由南京艺术学院编辑南艺学报第一期《艺苑?刘海粟美术年谱》

6、1992年,由袁志煌、陈祖恩编著《刘海粟年谱》

7、1995年,由刘海粟美术馆所编造《刘海粟美术馆藏品总登记簿》

8、1998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名画家全集?伦勃朗》

9、网络相关文献资料